当前位置:

退役军人“每日一星”丨肖光盛:点亮800多人的“大学梦”

来源: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编辑:刘暄妍 2023-07-14 13:31:0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色潇湘,薪火相传。循着红色足迹,广大退役军人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战场,用一串串坚实脚印,谱写出一曲曲奋斗赞歌,宛如一颗颗星、一盏盏灯、一簇簇火,闪耀在三湘大地,续写着红色华章。

现推出退役军人“每日一星”系列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致敬一位筹集善款1200多万元,帮助1600多名学子圆梦的老兵肖光盛。

肖光盛1.png

肖光盛为学生们讲述党史。

全国道德模范肖光盛心中一直有一张“圆梦图”,他32年如一日,奔走在济困助学的爱心路上,足迹遍布100多个县市,行程超过70万公里,筹集善款1200多万元,个人累计捐款逾30万元,帮助了1600多人。

1930年,肖光盛出生在涟源市石马山镇一个贫苦家庭。15岁那年,肖光盛离开家乡到长沙市一家印刷厂当学徒,一学就是5年。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肖光盛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当年11月,他通过努力考上了军校。

“到部队上的第一堂课便是《为人民服务》,我听完后深受触动和启发,‘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从此就铭刻于心。”肖光盛说,1956年,他从部队复员,被安排在涟源市林业局下属的木材公司工作,1960年调到涟源市税务局,直至1991年退休。

刚退休时,肖光盛到一个偏远山村看望一位朋友,得知其儿子一年前不幸触电身亡,儿媳远走他乡,他带着两个年幼孙子艰难度日,正读初一的孙子只能辍学。见此情景,肖光盛深受触动,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交给朋友。“只要孩子想上学,我就帮到底。”离开朋友家时,肖光盛郑重许下承诺。

回到家中,肖光盛寝食难安。孩子揪心的哭声、朋友无奈的眼神,让他既难受又伤感。他在心里酝酿了一个“十年爱心计划”:用10年的时间,发动10万人献爱心,募捐100万元善款,帮扶100名亟待帮助的人。从那一天起,肖光盛便开始奔走在奉献爱心的路上,这一走就是近32个年头。

肖光盛2.png

肖光盛的书房。

“不能让一个贫困学子掉队。”肖光盛说。走进肖光盛简陋的书房,泛黄的爱心花名册整齐地挂在墙上。从第一位开始,爱心已延续到了1600多人,其中有888人考上了大学,180人考上研究生,60多人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翻开爱心花名册,上面详细记录着一笔笔爱心捐款。32年来,肖光盛累计募集的善款高达1200多万元。

为了募集到更多资金,帮助更多贫困学生,肖光盛外出募捐时,能走路的尽量不搭车。车旅费、伙食费,都是自己掏腰包。有时候在路上,一杯水、几个馒头就是一顿饭。

肖光盛还定下一条“心连心、实帮实、面对面、现兑现”的原则,爱心款都由资助人直接汇入被资助人的银行账户,他本人只负责发动、牵线、登记、回访。除此之外,肖光盛还把自己的部分退休工资、外出讲课所得的酬劳捐献出来,资助贫困学生。

爱心助学路上,肖光盛总有新的思考。2021年,他两次前往涟源市白马镇桐柏村入户走访,惊讶地发现这个小小村落中竟涌现出了许多高校学子。“这个村文化基础这么好,要把这个村打造成为一个在全国都有名的文化村”这个想法在肖光盛的脑海中逐渐形成。

于是,他先后6次深入该村走访调研、详细摸底,发现该村有39人在高校就读,他们都向往成才,但大都家境一般。肖光盛暗下决心,要在这个村培养出15个博士生,为党和国家输送人才。2022年1月22日,桐柏村被列为“肖光盛学硕博圆梦计划”重要基地,娄底市还在该村设立“桐柏村桐莘至善奖学助学基金”,奖励优秀学生、扶助困难学生,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强大的原动力。

现在,93岁高龄的肖光盛又有了新目标,计划资助300名困难学生完成博士、硕士学业。他说,“我虽年老,但我心更红,志更坚,劲更足,经验更丰富,不达目的不放弃!”

来源: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编辑:刘暄妍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退役军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