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潇湘,薪火相传。循着红色足迹,广大退役军人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战场,用一串串坚实脚印,谱写出一曲曲奋斗赞歌,宛如一颗颗星、一盏盏灯、一簇簇火,闪耀在三湘大地,续写着红色华章。
现推出退役军人“每日一星”系列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毕国玉如何丰实新邵“粮仓”。
毕国玉(左)手把手教农机手无人机操作。
毕国玉,新邵县小塘镇马埠村人,1979年12月入伍,1987年1月退役。退役返乡后,毕国玉一直扎根农村,1990年任村主任,2003年任村支部书记,一直干到2020年退休。
小塘镇土地平整肥沃、面积广阔、灌溉便利、农耕历史悠久,是新邵有名的“粮仓”。以前,村民们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但一年到头除了口粮外收入所剩无几,很多无一技之长的村民还欠债度日。毕国玉充分发挥一名退役军人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率先提出致富的法子。1991年,毕国玉了解到县外贸局收购的无籽西瓜在东南亚市场供不应求后,主动找上门去签订供销合同,承包闲置田地70余亩,投资6万余元种植无籽西瓜。他聘请农技人员现场指导,虚心请教,总结种植方法。当年,毕国玉种植的西瓜大获丰收,销售纯利润超20万元,他还利用瓜田种植晚稻,收获稻谷30余吨。就这样,在毕国玉的指导和带领下,当地村民纷纷加入西瓜种植行列。至今,小塘镇的无籽西瓜种植规模依然在全县名列前茅。
2018年,毕国玉筹资200万元,以创建优质稻米、精品水果、特色麻鸭生态种养基地为目标,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方式,先后成立多个农业合作社,流转村民闲置的山地、水田、旱土,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形成了“林果套种”“稻田养鸭”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解决了60多名已脱贫劳动力就业问题;结对农户660户2353人,社员每年每户收益达4万元以上,还带领3700多村民发展种养走上致富之路。
毕国玉的次子毕长相大学毕业后,与人合作在广东佛山开物流公司,收入可观。但毕国玉扩大种养规模后,很缺管理人才。在父亲的“软磨硬泡”下,毕长相选择回到家乡,从事机耕队伍管理和农产品网络营销。毕长相不但自己回家创业,还带回了5名有文凭、有见识、有拼劲闯劲的小伙伴,一起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显身手,让小塘镇的乡村振兴事业如虎添翼。
凭着一名退役军人的坚韧和执着,毕国玉将继续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光和热,也让“粮仓”小塘镇更加丰实。
来源: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编辑:夏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