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退役军人“每日一星”丨傅真勇:为国之重器建“窝”

来源: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编辑:夏文颖 2023-04-29 11:06:0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色潇湘,薪火相传。循着红色足迹,广大退役军人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战场,用一串串坚实脚印,谱写出一曲曲奋斗赞歌,宛如一颗颗星、一盏盏灯、一簇簇火,闪耀在三湘大地,续写着红色华章。

现推出退役军人“每日一星”系列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致敬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发射拼搏的抗美援朝老兵傅真勇。

图片1.png

傅真勇军装照。

在傅真勇32年的军旅生涯里,他上过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发射努力拼搏,曾参与西南三线建设、扩建天津机场、唐山抢险救灾……

1931年10月,傅真勇出生在娄底市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年仅19岁的傅真勇毅然报名参军,被编入解放军工程兵十八团,成为一名机枪手。

1951年7月,傅真勇在永柔抢修机场时,遭受美机轰炸。几百枚炸弹瞬间就炸开了花,一枚炸弹就落在离他不到2米的地方,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炸出的泥土把傅真勇埋了大半个身子,两小时后他才慢慢恢复意识。“死就死了吧,我上了战场就没考虑要活着回去。”从泥土里爬出来的傅真勇对战友说。

在朝鲜3年,他先后参加了永柔保卫战、老虎山战斗、云山战斗、金城反击战等战役,数十次出生入死,荣立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被评为“全团青年突击标兵”。


图片2.png

傅真勇近照。

1954年4月,傅真勇所在的部队回国,整编为工程兵组建54师,开赴大西北甘肃酒泉戈壁滩,担任核武器基地的建设任务,为原子弹建“窝”。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傅真勇跟随部队一待就是8年,建起了电厂、修理厂、机场、原子弹试验场等多项工程。

1962年,54师转战青海海晏金银滩草原,为第一颗氢弹爆炸地做“窝”。该地海拔3500多米,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高寒缺氧,连米饭也煮不熟。为了填饱肚子,傅真勇和战士们还利用施工之余,到野外挖野菜、挖田鼠、雪猪,捡青杠籽、玉米。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建设了穿越沼泽地的60公里石沙土结构双车道,建好了发射场。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成功上天时,傅真勇作为建设者两次受勋受奖。

1965年下半年,54师共2万多人先后从大西北转战大西南,在重庆涪陵区白涛镇附近的“金子山”建设一处生产核燃料的工厂——国营816厂。傅真勇也从师秘书科科长调任101团任副政治委员。

816工程当时属“天字第一号”国防工程,保密工作非常严格。“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别说。”这是傅真勇分管保密工作时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认真组织开展保密工作,从严政审每一名战士,工程建设期间没有出现任何失泄密情况。

816工程从1966年6月陆续开工,到1975年7月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总长达20多公里工程全部竣工,共建设大型洞室32个,开挖石方140.6万立方,浇筑混凝土22.5万立方。如果将这些石碴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长度达1500公里。

服役期间,傅真勇还执行了“三支两军”任务,扩建天津机场,唐山抢险救灾……1978年11月,傅真勇转业到涟邵矿务局,1992年退休。

如今92岁的傅真勇依旧精神抖擞,回首一生,有枪林弹雨、风雨兼程,他始终尽职尽责、无私无畏。正如他给子孙后代的寄语一样:最美是坎坷路上的脚印,记录了无怨无悔的人生。

来源: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编辑:夏文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退役军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