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潇湘,薪火相传。循着红色足迹,广大退役军人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战场,用一串串坚实脚印,谱写出一曲曲奋斗赞歌,宛如一颗颗星、一盏盏灯、一簇簇火,闪耀在三湘大地,续写着红色华章。
现推出退役军人“每日一星”系列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从战士到高级农艺师,49年如一日致力把稻油组合配套高产技术传播给千家万户的江克平。
服役期的江克平。
今年春播季,在桃源县青林乡三岗村的大片油菜田间,年近八旬的江克平站在田边讲起了他的“公开课”,身旁围满了前来学习请教的村民。
“他比我们这些大户去地里的次数还要勤。”三岗村村民肖云华种植油菜已在当地小有名气,但他还是经常听江克平讲课。“油菜种植的每个阶段,他总会提前几天来看看,如果不找他请教一下,我心里没底。”肖云华说。
讲解最新的种植技术、管理培育试验田的新品种、解答村民的来电咨询……为了让村民们放心种植、增产增效,每年开春之后江克平就奔走在田间。2022年,江克平接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各类咨询电话超过5000个,“很多时候电话那头的人我不认识,我也会努力把要点讲透。”
回忆起军旅生涯,江克平说:“1962年刚到部队,我被分配到气象站观察班,光训练科目就有10项,对于初中都没有上过的我来说困难重重,但我不想认输。”江克平骨子里那股韧劲被激发出来,通过不懈努力,他在年终考核时取得了9门满分的好成绩。当年,江克平被评为学习标兵、二级技术能手,一时成为观察班的佳话。
1974年,江克平转业到桃源县农业局工作,从此与“三农”结下了不解之缘。八十年代,他在枫树乡引导农民尝试棉花育苗移栽,让亩产籽棉达到了800多斤;九十年代,他在原浯溪河乡搞再生稻试验,最高纪录头季亩产697公斤,再生季亩产311公斤。
2003年,江克平退休。从此,一辆电摩、几个馒头成为他的“标配”。原浯溪河乡华阳村的老百姓总是多肝病、眼病,起因都是缺硒,江克平决定在该村实施“全民补硒工程”,他不仅定期指导生产技术,还自掏腰包为每个农户送去硒肥。2010年,一块全国“全民补硒第一村”的奖牌落户华阳村,村民们的健康状况也得到了大改善。
江克平观察油菜长势。
2016年,江克平在三岗村办起了600亩油菜高产种植试点,油菜亩产从原来的200斤提高到了400斤。第二年,他又在三岗村推广稻油组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5年时间,帮村民们建立起“两油一稻”三大支柱产业。
此后,江克平每年在全县选定2000亩基地进行科技示范,有力推动了全县水稻、油菜轮作生产,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现在,每到油菜、油茶开花或收获的季节,三岗村便会出现一道靓丽的风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赏花,有的看收成,还有的讨教技术。
这些年,江克平免费为全国各地的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足迹遍布省内的40多个县市区以及湖北、四川、新疆、陕西等省,授课1200多场,受众10万多人。如今,年迈的江克平精力不如从前,2022年6月,“有些跑不动”的他想到了短视频,他让孙女帮忙在一个短视频平台注册了“江助农”账号,经常发布《江助农科普三分钟》系列短视频。
“我每周都会在家里录制视频,根据水稻、油菜、油茶等农作物的时令,一般提前十几天发布视频。”江克平说,“很多农民朋友在上面给我点赞、和我互动,让我感觉自己做的事很有意义。”
来源: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编辑:夏文颖
本文链接:https://hntyjr.rednet.cn/content/646741/95/1282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