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每日一星”丨许国良:艺术让乡村更美丽
2023-02-13 10:47:41 字号:

“每日一星”丨许国良:艺术让乡村更美丽

红色潇湘,薪火相传。循着红色足迹,广大退役军人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战场,用一串串坚实脚印,谱写出一曲曲奋斗赞歌,宛如一颗颗星、一盏盏灯、一簇簇火,闪耀在三湘大地,续写着红色华章。

现推出退役军人“每日一星”系列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用艺术为乡村振兴赋能,画出最美退役军人底色的许国良。

图片2_副本.png

许国良教孩子们画画。

栈道沿着湖边延展,荷花竞相绽放;婆娑的绿树簇拥着原木茶屋,古色古香的民居藏在麻石砌成的庭院围墙里……一砖一瓦皆成妙景,在村里漫步,犹如行走于画中。

这里是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富民村,昔日的省级贫困村。这一切的变化都与退役军人许国良有关。他独创艺术扶贫模式,赋予精准扶贫新的角度和内涵,在实现艺术、人生、事业升华的同时,画出了退役军人最美的底色。

1980年,许国良入伍沈阳空军后勤部,很快就成为部队里的“学雷锋先进个人”。出身益阳农村的他心里很清楚,农村孩子要想有所发展,必须有一技之长,他选择了学画。几年苦练下来,许国良的画作常常在部队的比赛中获奖,他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变化。1987年,他到鲁迅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1990年,他又通过考试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许国良的视线重新回到农村。2012年底,他来到沅江市琼湖街道办事处的莲花坳。那是一个四面环湖的岛屿,渔村风光,上世纪70年代的红砖房与标语,蜿蜒的小街,自得其乐的渔民……多种元素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而又迷人的水乡文化。看到此景,许国良便开始谋划要把艺术融入乡村,用画笔描绘乡村振兴的精彩。

如何让艺术扎根农村,帮助农民致富?这是他常常思考的事情。

2019年起,许国良与市里派驻在资阳区张家塞乡富民村的扶贫工作队、村“两委”谋划着,能不能以艺术为依托,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生活、重塑乡村形象,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艺术能当饭吃?村民们心存疑虑。

许国良看准了村民习以为常的“擦菜子”。富民村位于洞庭湖畔,盛产芥菜,多年来,村民几乎家家户户腌制芥菜,制成擦菜子。

许国良给村民设计了晾晒芥菜的竹竿,改变了村民在地上晾晒的习惯;帮着设计产品包装,注册了商标。许国良还帮助村民周玉香,在全村第一个进行庭院改造,通过墙绘增添庭院的艺术气息,然后请人在此直播卖货……周玉香家的擦菜子不愁卖了,生活红火起来。

周玉香家的变化,让村民们看到了艺术的力量,于是更多人加入建设美丽家乡的队伍里。以户为单位,许国良带着村民积极打造美丽庭院,在路旁、渠边、塘堰栽种果树,村里春有鸟语花香,秋有硕果累累。

在湖畔,村民们在荷塘中悬挂旧渔网作为布景,收集来多条古色古香的旧船,修建了古式栈道门楼,将村子建设成具有洞庭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经过媒体报道、网络直播,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莲藕、鱼等土特产成了畅销货,擦菜子品牌打响了知名度,村民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更让许国良自豪的,是近50名留守儿童成了“小画家”。

“艺术能改变孩子!”2019年至今,许国良每个周末都会在富民村免费教孩子们学习画画。“一共有3个班,每个班十几个人,差不多50名学生。”渐渐地,乡村孩子的艺术梦想萌芽了。“艺术的浸润能够帮助孩子们拥有更健康、更美丽的心灵。”许国良说。现在村里专门成立了陈列室,孩子们的精品画作装裱上墙,供游客们参观,有13个孩子的画作被推荐到2021年的广州画展。

每天开车往返几十公里,为富民村尽心尽力,许国良并不觉得苦。“希望村子能成为全省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希望孩子们里面能出几个画家!”。

来源: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编辑:夏文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