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潇湘,薪火相传。循着红色足迹,广大退役军人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战场,用一串串坚实脚印,谱写出一曲曲奋斗赞歌,宛如一颗颗星、一盏盏灯、一簇簇火,闪耀在三湘大地,续写着红色华章。
现推出退役军人“每日一星”系列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创办“一对一助学网”,让4000多名困难学生安心上学的退役军人邹肇睿。
邹肇睿在“一对一助学网”上查看爱心人士的资助意向。
“您的帮助如雪中送炭,解决了我们的经济困难。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全身心投入,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报效祖国!”2022年的一天,邹肇睿收到一个小纸条,写纸条的是一个叫小超的孩子。
这是邹肇睿18年慈善道路上一个小小的片段。1996年,邹肇睿入伍。2005年起,他每年拿出3000多元资助云南丽江山区的3名学生。当时,邹肇睿的月工资是1500多元。
2008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报纸上看到常宁市塔山瑶族自治乡茅坳小学教师赵玖富30多年扎根大山教书育人、为读不起书的贫困学生垫付学费的事迹后,邹肇睿内心深受触动,决定进山实地走访。“山里的孩子苦,没钱读书,我去帮帮他们。”
顶着烈日逐户走访过程中,邹肇睿深受触动:“当时那里普遍贫困,许多人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电器都没有,不少孩子有辍学念头,想早日挑起赚钱养家的担子。”走访中,他取出自己的全部存款15200元,1万元用于资助家庭贫困的孩子上学,5200元交给孩子们所在的小学,用于添置乒乓球台、篮球架等设施。
回去后,虽已尽自己最大努力,但他心里依然沉甸甸的。“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有限,何不建一个爱心助学网站,让社会爱心人士一起来帮助更多孩子?”随后,邹肇睿注册成立了“一对一助学网”,开展助学活动。
邹肇睿和同事在整理近期资助款的发放情况。
2017年退役之后,邹肇睿的公益助学事业没有停息。为了让经济困难学生早日得到帮助,邹肇睿和志愿者们翻山越岭上家门,实地了解学生们的家庭状况,征得受助者同意后拍下视频或者照片,整理详细文字资料,再上传网站。
一个助学网站要办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处理好钱的问题。“一对一助学网”每年经手数百笔助学款,但从未出现对钱款去向有质疑的声音。
“10多年来,募捐的资助款我从不过手。爱心人士均通过网站选择指定资助对象,再把资助金直接打至衡阳市慈善总会账户,慈善总会再‘一对一’打入受助孩子或其所在学校账户,最后由受助人本人签字确认签收。”邹肇睿说,通过这套资助流程,资金流向一清二楚。“一对一助学网”通过诚信透明的运行,赢得了捐赠者信任和好评,助学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广泛响应。通过衡阳市慈善总会捐赠的和直接捐到学生手中的善款已超过千万元,文具、图书、衣物等不计其数,爱心人士来自全国各个省市。
近年来,邹肇睿的足迹遍布衡阳、邵阳的多个县市,200多所山区学校的超过4000多名困难学生得到了一对一的长期资助。
多年的坚持,让邹肇睿吸引了一批“铁粉”,越来越多人加入了助学爱心队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需要资助的学生却越来越少了。
“国家政策好,现在只有极少数面临特殊情况的家庭,针对他们,我们都会尽最大能力帮一把。”邹肇睿说。
与别人的理想相反,邹肇睿期待自己在助学路上早日“失业”。“希望我的网站早日‘关门大吉’,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轻松快乐上学,拥有一个幸福人生!”
来源: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编辑:夏文颖
本文链接:https://hntyjr.rednet.cn/content/646749/68/1268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