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退役军人“每日一星”丨王志成:为“端稳中国饭碗”奋斗
2023-05-09 17:16:03 字号:

退役军人“每日一星”丨王志成:为“端稳中国饭碗”奋斗

红色潇湘,薪火相传。循着红色足迹,广大退役军人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战场,用一串串坚实脚印,谱写出一曲曲奋斗赞歌,宛如一颗颗星、一盏盏灯、一簇簇火,闪耀在三湘大地,续写着红色华章。

现推出退役军人“每日一星”系列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退役军人王志成扎根乡村,为“端稳中国饭碗”而努力的奋斗人生。

图片1.png

王志成在部队参加射击训练。

进入5月,随着气温升高,水稻陆续迎来插秧季。在嘉禾县曲龙村,一名皮肤黝黑、个子不高,年约50岁的男子,正聚精会神地指挥着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他就是嘉禾县志成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退役军人王志成。

1991年,王志成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1994年,王志成退役返乡。

退役后,王志成南下广东务工,凭借着军人不怕吃苦和特别能战斗的特质,他从普工干起,一路拼搏成为了高管。2004年,王志成回乡探亲时,看见农村大量土地弃耕抛荒,他心里非常惋惜,萌生了回家种地的念头。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父辈的教导,王志成始终牢记在心。2005年,他辞掉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嘉禾县,投资15万元承包了100多亩荒田准备小试牛刀。

然而,现实泼了王志成一盆冷水。“ 20多年未开垦的荒田,草都跟成人一般高,更别说要有一条现存的机耕道、水沟,真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刚种粮时的艰辛场景,王志成历历在目。

当年现代化机械还没普遍推广,大部分农活都是靠人工完成。王志成凭着一股干劲、一双手,啃起了硬骨头——挖水沟、修灌溉渠、铺机耕道……历时三年,荒田成了良田,王志成的双手也磨出了一道道裂纹、长出了一个个茧子。

图片2.png

王志成在地里劳作。

“这些年,种植面积从100亩到300亩,然后再到500亩、800亩……虽然面积在增加,但一直采用的传统种粮模式,加上自己又不懂技术,完全是看天吃饭,多年来都没有取得很大成效。”王志成一直苦苦思考着规模种粮的出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志成了解到嘉禾米厂每年需要大量的优质米,于是主动找上门谈合作,于2015年联合周边种粮户成立了嘉禾县龙潭镇志成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随后,王志成再投资80万元,增加流转土地520亩种植优质稻,高薪聘请农技人员现场指导。王志成寸步不离跟在专家们身旁,虚心学习种植技术,从入苗到入盘、从插秧到田间管理、从收割到烘干、从人工到半机械化、再到全部机械化……王志成在田间地头一待就是一整天,每一个操作步骤都不厌其烦地重复再重复,硬生生从一个门外汉熬成了种植能手。

2016年,王志成的粮食销售额达200万元。2021年,王志成又赴北京找到收购水稻种子的公司签订合作合同,筹资220万元发展订单式水稻制种,“制种+种粮”模式在1720多亩良田中铺开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1年,王志成的合作社实现产粮150余万斤的目标,实现综合产值550万元;2022年,合作社实现产粮300余万斤,综合产值达720万元,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随着产业规模越做越大,王志成也发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为村民提供420多个就业岗位,靠着就近务工赚钱和土地分红,村民每年人均增收7000多元。

“产出高效的放心粮就是我的梦想。”王志成说,泥土的芬芳是最美的气味,他将继续扎根乡村,为“端稳中国饭碗”而努力奋斗。

来源: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编辑:夏文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