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位老兵都是一部史诗,这些光辉的篇章上刻印着他们的理想和信念,记录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也写下了“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与决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进一步弘扬党重视退役军人工作、关心退役军人的优良传统,引导退役军人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常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红网,对党龄50年以上的部分优秀老兵进行采访,多形式、多维度地展现退役老兵风采,营造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的社会氛围。
90岁的刘贵福。
红网时刻 记者 陈妍 通讯员 袁芳 常德报道
“赴朝参战五周年,载誉归来喜满天。壮丽河山迎劲旅,兰州情热盛空前。”
90岁的刘贵福,年轻时的梦想是做个吟诗作赋的文人,但最终投笔从戎握起了钢枪,成为了一名军人。
回想起自己军旅生涯,刘贵福感慨不已,“我们国家能有现在的面貌,是多么不容易。”离休后的这些年,老人没闲着,讲党课、写诗歌,继续发挥余热,传承革命精神,成为远近闻名的“红人”。
革命献青春
1931年9月,刘贵福出生于湖南常德澧县,忆儿时,刘贵福感到十分幸运。
“我从小喜欢读书,尽管家里条件不好,但父母还是尽全力送我去念书”。刘贵福也十分争气,没有辜负家里人的期望,私塾读完后便考入了中学成为了一名高中生。“父母嘱咐我,一定要学文化,村子里没有文化的人太多,不识字,不会写信,以后回来了能帮帮他们。”
然而,刘贵福的学业还未完成,1949年,年仅18岁的他便毅然从军,投身革命。
从家里引以为傲的中学生,到一身戎装的革命战士,刘贵福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刘贵福在部队服役了36载春秋,历任45军134师工作队队员,军工作团学员,文化教员,401团7连、工兵连副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干事、股长,11军32师政治部组织科长等职,参加了广西剿匪、抗美援朝金城反击战、西藏平叛、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52年4月因教学积极立两小功一次,1953年参加朝鲜金城反击战中,吃苦耐劳,立三等功一次。三次出席师军功臣代表会;1980年2月在云南中越边境任军侦察支队政委时,工作积极,带病坚持,受11军党委嘉奖一次;此前还先后受团、师5次嘉奖;1963年10月在54军401团被授予大尉军衔;1988年被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
离休献余热
与记者分享自己的诗歌。
1986年元月,因身患较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刘贵福离休回到澧县,本应在家好好休息养病的他,却一刻也闲不住。
帮助县民政局整理档案、出任县关协副秘书长、担任澧浦诗社副社长、县老年大学诗词班班长……刘贵福一刻不曾停歇。
“一辈子的身份角色中最重要的就是‘党员’,一辈子最大的忠诚就是跟党走、听党话。”工作之余,刘贵福还将自己歌颂党、歌颂祖国的诗词作品整理成册,用实际行动践行“老兵永远跟党走”的铮铮誓言。
他回忆往昔时写到“机来有扰悄悄隐,弹过无忧快快行。炮火弥封何所惧,轻装上阵展雄英。”;他感怀山水时写到“银河倾泻润山川,白练高悬映碧天。滚滚波涛惊峡谷,奔流不懈净尘衰。”;他歌颂时代时写到“改革春风吹大地,兰江澧浦共欣荣。”“月里娣娥偷眼望,方知世上尽芳馨”“百业兴隆驰骏马,齐夸艳电促工农。”,他用诗歌记录他的生活,回忆他的过往。
如今,刘贵福已至耄耋之年,还照常参加澧浦诗社、老年大学、门球协会的学习、写作和服务,余热生辉一词的内涵,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霎时,枪声大作,子弹不时嗖嗖从耳边擦过,情况危急,我们卧在河岸边一面观察,一面还击……”不久前,刘贵福还前往澧县银谷国际实验学校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课。
“刘老已经90岁高龄了,身体也不如以前硬朗,但是只要我们需要他,他随时都在。”社区干部告诉我们,刘贵福这两年腿脚不太好,但是只要知道要去学校或者社区讲党史讲党课他都会主动要求献上一份力。
“解甲归来余热献,扶暮老骤焕青春。”这正是刘贵福真实的人生写照。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陈妍 袁芳
编辑:郑江晖
本文为退役军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tyjr.rednet.cn/content/2021/08/12/9773795.html